厦门,简称“厦”或“鹭”,别称鹭岛,是福建省辖地级市、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经济特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 [1] 。截至2020年,厦门市全市下辖6个区,总面积1700.61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397.84平方千米。 [2-3] [8]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厦门市常住人口为5163970人。 [4] 2020年,厦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384.02亿元。 [3] 厦门地处中国华东地区、福建省东南部,由本岛(厦门岛)、离岛鼓浪屿、西岸海沧半岛、北岸集美半岛、东岸翔安半岛、大嶝岛、小嶝岛、内陆同安、九龙江等组成,陆地总面积1700.61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90多平方千米。厦门通行闽南语厦门话,与漳州、泉州同为闽南地区的组成部分。 [8] 厦门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物流枢纽、东南国际航运中心、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 [5-7] 截至2018年,厦门的综合信用指数在36个省会及副省级城市排名第2,营商环境居副省级城市第1位,外贸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5位,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14位 [9-10] 。 2018年,厦门被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城市(区)。 [11] 2020年,厦门市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12] 被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厦门“全国双拥模范城市”。被中央依法治国委员会选为**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 [13] 综述据初步统计,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458.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14.8%。其中,**产业增加值21.0亿元,下降4.9%,第二产业增加值246.57亿元,增长21 .0%,第三产业增加值190.45亿元,增长6.3%。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4221元,比上年增长13.02% 。 [124] 2020年,厦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6384.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其中,**产业增加值28.89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2519.84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3835.29亿元,增长5.5%。三次产业结构为0.4∶39.5∶60.1。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耗电456.19千瓦时,比上年减少15.83千瓦时;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耗水6.85吨,减少0.45吨。 [3] 厦门市全市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35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783.94亿元,增长2.0%。在地方级财政收入中,实现税收收入592.74亿元,下降1.1%,其中增值税194.54亿元,增长4.8%;企业所得税98.01亿元,下降7.7%;个人所得税85.76亿元,增长1.9%;土地增值税77.88亿元,下降19.4%。 厦门市全年财政支出976.91亿元,增长7.0%。其中教育支出159.90亿元,增长8.3%;科学技术支出41.22亿元,增长7.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25.31亿元,下降21.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3.93亿元,增长2.2%;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72.01亿元,增长3.6%。 [3] **产业2020年,厦门市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03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农业产值27.88亿元,增长5.0%;林业产值0.20亿元,增长16.4%;牧业产值14.06亿元,下降1.8%;渔业产值7.99亿元,增长2.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90亿元,增长1.0%。 2020年,厦门市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3.76万亩,比上年增长1.8%。粮食播种面积6.14万亩,增长2.1%,粮食总产量2.51万吨,增长3.0%;蔬菜播种面积23.51万亩,增长0.5%,蔬菜总产量56.23万吨,增长0.9%;水果总产量7.42万吨,增长11.4%。肉类总产量2.98万吨,下降6.2%;蛋品总产量2947吨,下降10.4%;乳品总产量881吨,增长44.0%。至年末,全市生猪存栏数20.09万头,增长44.9%,生猪累计出栏26.07万头,下降4.8%;年末家禽存栏数209.59万只,下降24.5%,家禽累计出栏数637.57万只,下降17.4%;水产品产量7.59万吨,增长1.6%。 [3] 第二产业 2020年,厦门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0%。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0.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2.5%,其中台资企业增加值增长10.5%;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4%,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长14.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0.2%,重工业增加值增长3.7%,轻工业与重工业之比为1:1.73。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3.51%,比上年下降0.63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35个行业大类中有15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1.1倍,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增长18.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0%。总量前三位分别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0.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3.1%,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1.6%,三大行业合计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8.9%。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9.8%。 至2020年末,厦门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43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814家,合计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1.1%。电子、机械两大支柱行业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4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51.4%,合计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7.7%,其中电子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7.0%,机械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0.7%。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81.47,比上年提高19.75个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9.70%,提高1.27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11.73%,提高8.2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48.57%,下降1.49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51次,减慢0.20次;成本费用利润率7.88%,提高2.3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9.55万元/人,净增1.57万元/人。实现工业利润总额445.53亿元,增长28.9%。 第三产业金融 2020年,厦门市全市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主体48家,其中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12家,与上年末持平。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3117.0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0%;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2417.59亿元,增长13.0%,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675.39亿元,增长20.4%,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5009.79亿元,增长14.5%。 至2020年末,厦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3424.7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8%;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548.35亿元,增长15.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941.05亿元,增长17.3%,中长期贷款余额7732.08亿元,增长13.2%。 [3] 保险 至2020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主体39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21家,人身保险公司18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89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36.46亿元,增长4.3%,其中财产险实现保费收入76.08亿元,下降3.5%;人身险实现保费收入160.38亿元,增长8.5%。全年提供保险保障金额29.88万亿元。赔付支出83.53亿元,增长6.0%,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52.72亿元,增长7.3%;人身险赔付支出30.81亿元,增长3.9%。 [3] 证券 2020年,厦门市全市法人证券公司2家,比上年增加1家;证券公司分公司31家,增加4家;证券营业部105家,减少4家;法人期货公司2家;期货分公司20家,增加3家;期货营业部20家,减少1家。至年末,全市证券投资者开立资金账户数242.84万户,增长11.1%;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173.08亿元,增长12.9%;全年证券交易额7.06万亿元,增长42.6%。至年末,期货投资者开立资金账户数6.64万户,增长13.8%;客户保证金余额118.50亿元,增长90.4%;全年期货交易额6.58万亿元,增长88.1%。 [3] 国内贸易 2020年,厦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3.87亿元,比上年增长1.6%。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1964.46亿元,增长2.6%;餐饮收入329.41亿元,下降4.3%。 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351.05亿元,比上年增长4.1%,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8.9%;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942.82亿元,下降1.8%。全年零售额超亿元的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有212家,实现零售额1132.97亿元,净增113.19亿元,增长11.1%;零售额超千万元的住宿餐饮企业有131家,实现零售额72.74亿元,净减4.83亿元,下降6.2%。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359.49亿元,比上年增长2.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290.21亿元,增长7.6%;粮油食品烟酒饮料类零售额171.53亿元,增长20.8%;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65.70亿元,下降21.8%;通讯器材类零售额93.39亿元,增长2.6%;日用品类零售额84.11亿元,增长24.5%;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44.91亿元,增长4.6%;金银珠宝类零售额30.14亿元,增长45.9%;化妆品类零售额12.11亿元,增长7.1%。 [3] 对外贸易 2020年,厦门市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6915.77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出口3572.92亿元,增长1.2%;进口3342.85亿元,增长16.0%。 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2303.85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出口1637.67亿元,增长3.3%,进口666.18亿元,增长8.6%;外资企业进出口总值2263.74亿元,下降1.2%,其中出口1287.17亿元,下降3.3%,进口976.57亿元,增长1.7%。 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4798.14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出口2091.21亿元,增长1.2%;进口2706.93亿元,增长24.3%。 利用外资 2020年,厦门市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987个,合同外资381.36亿元,比上年增长7.4%;实际使用外资166.05亿元,增长23.8%。 全年引进千万美元以上项目91个,合同外资50.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新设项目49个,合同外资32.86亿美元,增资项目42个,合同外资17.44亿美元。至年末,历年累计共有63个全球500强公司在厦投资114个项目,合同外资41.2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36.30亿美元。 [3] 通行语言厦门话,闽南方言是全国八大方言之一,是一种超地区、超省界的汉语方言。它主要通行于闽南地区、粤东的潮汕地区和台湾省的部分地区,海南省和广东的雷州半岛一些地区以及浙江、江西、广西、江苏和福建的中部及东北部地区,也有讲闽南方言的“福佬话”(属闽南语“闽台片”)互通。千余年来,闽南、潮汕一带有不少人出洋谋生而相继向外移居。人语相随,东南亚诸国有相当一部分华侨和华裔仍然以闽南方言作为他们的交际工具。 [37] 厦门地方上使用闽南方言之民俗文化中秋博饼是闽南地区特有的饼文化外延的一种民俗活动。是在中秋节时用于娱乐的一种游戏,用六粒骰子投掷结果组合来决定参与者的奖品。传统的奖品为大小不同的月饼,专有名为会饼,相传这种游戏可以预测人未来一年内的运气。 正月初三忌拜年,厦门传统习俗正月初三不能登门拜年,要在家里祭祀亡灵。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宗教信仰文化遗产厦门市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的有南音、高甲戏、歌仔戏、答嘴鼓、厦门漆线雕技艺、童谣(闽南童谣)、讲古、民间信俗(保生大帝信俗)、中秋节(中秋博饼)、民间信俗(闽台送王船)、抬阁(海沧蜈蚣阁)、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特色美食风景名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