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

龙岩

闽西

龙岩,1997年5月撤地设市 福建省地级市,位于福建省西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 通称闽西。龙岩是全国**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是红军的故乡、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之一。 享有“二十年红旗不倒”赞誉。也是福建省重要矿区、林区,是海西品牌最多的旅游区。 龙岩市辖2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9028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龙岩市常住人口为2723637人。
龙岩市是福建省最重要的三条大江――闽江九龙江汀江的发源地。曾经是远古时代“古闽人”的天堂,是“闽越人”的祖籍地和“南海国”的国都所在地及其中心区域,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是河洛人的祖居地之一。龙岩有75%以上人口是客家人。龙岩是国家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长汀被称为“客家首府”,汀江被誉为“客家母亲河”,永定客家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客家文化闽南文化在这里交融,孕育了龙岩人热情好客、勤劳开拓的独特品质。 [1]
龙岩市是国家金铜产业基地、国家专用车与应急产业生产示范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军民融合示范基地,正在创建稀土产业绿色发展基地、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基地;已初步形成有色金属、机械装备、文旅康养、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特色现代农业等六大产业。 [1] 逐步把龙岩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西部中心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红色、客家文化生态城市。 [4] 2020年,龙岩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70.9亿元,比上年增长5.3%。

经济


综述

2020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70.9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产业增加值319.73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263.37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1287.8亿元,增长5.7%。三次产业结构由2019年的10.7:45.5:43.8调整为2020年的11.1:44.0:44.9。 [55]
2020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29.78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8.61亿元,增长1.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3.11亿元,增长3.4%。全市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297.49亿元,增长0.6%。 [55]
“十三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大关,年均增长7.3%;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累计达到1491.8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达到735.65亿元,分别是“十二五”时期的1.2倍和1.3倍。 [55]
龙岩是国家金铜产业基地、国家专用车与应急产业生产示范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军民融合示范基地,目前还正在创建稀土产业绿色发展基地、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基地;已初步形成有色金属、机械装备、文旅康养、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特色现代农业等六大产业。 [1]
龙岩大道两侧的商业中心龙岩大道两侧的商业中心 [1]
2020年,龙岩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70.9亿元,比上年增长5.3%,增速分别高于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7.3、4.0和1.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产业增加值319.73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263.37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1287.80亿元,增长5.7%。 [6]
财政收入
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
1990年地方财政收入1.17亿元,为1980年的5.61倍,龙岩成为中国95个收入超亿元县(市)之一。 [12]
2019年,龙岩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24.9亿元,比2018年增长9.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5.62亿元,增长2.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4.62亿元,增长7.7%。龙岩市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295.79亿元,增长6.7%。 [3]
产业结构
1978~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年递增12.3%,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0.3%,社会总产值年均递增11.5%。1990年与1978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增长2.63倍,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08倍,社会总产值增长2.27倍。 [12]
投资结构
固定资产投固定资产投
2019年,龙岩市固定资产投资比2018年增长6.4%。其中,**产业投资下降11.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6.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2%。其中,工业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0.1%和59.5%。基础设施投资、民间投资分别下降10.1%、0.3%。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全年到位资金增长14.6%。其中,国家预算资金下降44.6%,国内贷款下降33.6%,自筹资金增长25.6%,其他资金增长128.8%。
2019年,龙岩市房地产开发投资278.55亿元,比2018年增长10.4%。其中,住宅投资222.19亿元,增长17.1%。办公楼投资3.23亿元,增长237.0%。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1.17亿元,下降52.9%。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89.79万平方米,比2018年末减少18.3万平方米。年末商品住宅待售面积31.25万平方米,比2018年末减少5.12万平方米。
2019年,龙岩市30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60.8亿元,占年度计划109.8%;实现开工建设项目94个;实现建成或部分投产项目98个。 [3]

**产业

农业产业化
2012年全市形成了“六大”重点产业(畜牧、蔬菜、林竹、茶业、薯业、烟草)和“七大”特色产品(河田鸡、连城白鸭、槐猪、黄(黑)兔、兰花、漳平水仙、咸酥花生),2011年六大重点产业和七大特色产品产值分别达到177.2亿元和9.8亿元。其中肉类总产全省**,生猪出栏全省**。
漳平被评为“中国特色竹乡”、“中国花木之乡”,永福被评为“中国杜鹃花之乡”;连城朋口被评为“中国兰花名镇”;武平是全国重要的野生花卉生产基地,“武平富贵籽”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
农业产值
2008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89.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增幅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13]
2019年,龙岩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3.34亿元,比2018年增长3.5%。粮食种植面积187.70万亩,比2018年减少3.75万亩,其中稻谷面积166.90万亩,减少5.30万亩。烟叶种植面积20.18万亩,增加1.16万亩。油料种植面积8.06万亩,增加0.5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86.12万亩,增加4.09万亩。
2019年,龙岩市粮食产量80.67万吨,比2018年减少1.33万吨,下降1.6%。其中,稻谷产量73.37万吨,减少1.88万吨,下降2.5%。蔬菜产量148.94万吨,增长5.4%。毛竹产量1.02亿根,增长4.5%。竹笋干2.45万吨,增长8.9%。松脂2.72万吨,增长3.8%。
2019年,龙岩市肉蛋奶总产量66.68吨,比2018年增长2.2%。肉类总产量61.93万吨,增长1.8%。其中:猪肉产量31.95万吨,下降5.7%。牛肉产量0.51万吨,增长15.3%。羊肉产量0.26万吨,增长6.2%。主要禽肉产量27.67万吨,增长8.9%。主要禽蛋产量4.55万吨,增长8.3%。奶类产量0.18万吨,下降12.4%。水产品总产量6.03万吨,增长5.2%。其中,淡水养殖产品产量5.07万吨,增长3.5%;江河捕捞产量0.96万吨,增长14.9%。新增、恢复有效灌溉面积0.8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8万亩。 [3]
2020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564.92亿元,比上年增长3.4%。粮食种植面积190.58万亩,比上年增加2.88万亩,其中稻谷面积168.46万亩,增加1.56万亩;烟叶种植面积20.40万亩,增加0.21万亩;油料种植面积8.53万亩,增加0.4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89.86万亩,增加3.74万亩。 [55]

第二产业

2019年,龙岩市工业增加值838.39亿元,比2018年增长7.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9.1%,国有企业增长64.5%,集体企业下降8.0%,股份制企业增长8.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5%,私营企业增长11.3%。分轻重看,轻工业增长5.6%,重工业增长9.8%。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2.3%,制造业增长9.6%,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7%。工业产品销售率98.92%,比2018年提高1.0百分点。
紫金矿业紫金矿业
2019年,龙岩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7个行业大类中有12个行业增加值增速在两位数。其中,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1.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54.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0.9%,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29.9%,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增长28.4%,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19.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7.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5.1%。规模以上工业九大重点产业合计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9.6%,可比增长9.1%。其中,有色金属产业增长14.4%,机械制造产业增长11.1%,能源精化产业增长8.6%,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增长6.8%,烟草产业增长4.6%,纺织产业增长8.8%,建材产业增长6.8%,光电新材料产业增长20.6%,生物医药产业下降0.6%。
2019年,龙岩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60.39亿元,比2018年下降5.1%。其中,国有控股企业54.45亿元,下降1.8%。国有企业0.45亿元,增长10.7%。集体企业0.67亿元,下降0.9%。股份制企业136.48亿元,下降3.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0.77亿元,下降17.3%。私营企业63.24亿元,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46.95%,比2018年下降3.3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36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4%。
2019年,龙岩市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79.61亿元,比2018年增长8.9%(可比价)。全市资质等级以上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建筑业总产值1267.71亿元,增长18.6%。 [3]
明清时期,城乡有冶炼、造纸、食品等传统的家庭式手工业或作坊。民国时期,制茶、卷烟、烟纸业、造纸业一度迅速发展,但重工业及采用机器生产的企业甚少。194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292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1.51%。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人民政府对私营企业采取加工订货、统购包销,扶持个体手工业生产政策。1953年始,对个体手工业和私营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改造工作基本完成,绝大部分私营企业成为公私合营企业,个体手工业按行业组织生产合作社(小组)。工业产值年均递增26.4%。1956年工业产值占工农业产值的23.19%。 [14]
大跃进”时期,盲目兴建一批冶金、煤炭等厂矿,造成基本建设投资结构、工业内部的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同时急于完成公私合营和集体企业向全民所有制的“全面过渡”,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1962年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缩短工业基本建设路线,压缩重工业,关停并转一些效益低的企业,精简职工,整顿企业,恢复集体所有制企业,工业生产逐年回升。1965年,工业产值3009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9.19%,比1949年增长9.3倍。
龙岩市行政中心龙岩市行政中心
文化大革命”期间,生产秩序遭破坏。1968年,产值比1965年下降17.41%。自1969年后,国家加强内地工业建设,先后恢复或新建29个工矿企业,工业得到较迅速发展,门类增多、规模扩大、机械化程度提高。机械、冶金、化学、建材、纺织工业发展更快。至1976年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4.66%。在工业总产值中,56个全民所有制企业产值占92.76%,64个集体所有制企业产值占7.24%。 [14]
1978年后,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调整工业结构,重、轻工业产值比例各占50%左右,进一步挖掘企业内部潜力,进行技术革新。1979~1984年,投入1.17亿元挖潜、改造,企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同时,企业内部逐步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也新建一批厂矿。1980年,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2.36%。乡镇工业亦迅速发展,年产值2392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9.6%。 [14]
1984年,实行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的活力。1986年,推行厂长负责制、全面目标管理,改革人事制度,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全市与20个省市的88个企业、10所大专院校、26个科研单位建立横向联系,参加企业有96个、129个项目,引进各专业人员200余人。同时,先后从日本、英国、美国、西德、瑞士等国和香港、台湾等地区引进技术和价值1.1亿元的设备。工业生产迅速、稳步地发展。1984~1987年,工业产值平均年递增19.8%。 [14]
1987年,全市有卷烟、食品、纺织、印刷、包装、机械、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电子、木材等行业,初步形成以卷烟、建材、机械、煤炭、冶金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包括中央、省、地、市属和乡镇及村办工业等多层次经济结构的企业有2350个。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86个,产值53992万元;集体所有制企业162个,产值4842万元;合资企业6个,产值188万元;村及村以下工业2096个,产值5110万元。主要工业产品有200多种。工业总产值64062万元(其中市属工业16382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9.90%。220个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利润总额6787万元,税金19203万元,工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4]
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73.7亿元,增长8.7%。工业生产总体呈现重工业生产快于轻工业、非公有制工业较快发展、小微企业稳定增长、重点企业增势良好等特点。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2.7%,轻工业增加值增长3.4%;股份合作企业增长22.5%,股份制企业增长13.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0.3%,集体企业增长16.2%;大中型工业增长9.0%,小微企业增长8.2%;亿元企业达347家,比上年增加28家。 [15]
工业园区
截止2012年,共有9个省级工业园区。分别为:龙岩经济开发区永定工业园区、福建龙州工业园区、连城工业园区武平工业园区上杭工业园区漳平工业园区长汀县经济开发区和龙岩稀土工业园。

第三产业

商业
清末、民国初期,私商大多在外经商,境内商业主要是集市贸易。苏维埃时期,国民党对苏区实行经济封锁,龙岩县苏维埃政府采取保护商人政策,鼓励苏区商人与国民党统治区商人贸易往来,发展苏区经济。民国23年(1934),汀漳公路开通后,湘、赣等地商人来岩采购,商业日趋繁荣。民国26年(1937),城区有商铺400余家。民国27年(1938)5月,日军侵占厦门,封锁沿海港口,汀漳公路漳龙段遭破坏,多数货物经广东兴宁、梅州市梅县区、大埔等地运进,货源锐减,物价暴涨,捐税日增,各大商户相继停业。民国35年(1946),有的商户移往漳州、厦门、汕头等地,至1949年,城区只剩店铺255家。
闽西交易城闽西交易城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贯彻“繁荣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发展以国营商业、供销合作商业为主,个体商业和集市贸易为辅的社会主义商业体系,开展物资交流,城乡互助,疏通商品流通渠道,市场繁荣,物价稳定。1956年,基本完成对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私营商业过渡到国营、公私合营,有的组织合作商店和合作小组,实行经销代销。“大跃进”期间,把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流通渠道的商业体系,变成单一的国营商业企业,影响商业的发展。三年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物资匮乏,市场疲软。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后,商品日益增多,市场日趋活跃。1978年后,改革商业管理体制,发挥国营商业的主渠道作用和集体、个体商业的调节作用,扩大、搞活流通领域,进一步满足群众多层次的消费需求。至1987年,全市有商业企业4772家,其中国营310家,集体677家,个体商业3785家。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8304.82万元,人均725.7元。商品购销两旺,市场繁荣,成为龙岩地区的商业贸易中心。
交通、邮电和旅游
2019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02.43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公路货物运输量10395.5万吨,增长18.1%;货物运输周转量147.47亿吨公里,增长8.7%;公路旅客运输量1961.49万人次,增长6.1%;旅客运输周转量11.63亿人公里,增长6.4%。公路通车总里程为14752公里,比上年增长1.3%。其中,高速公路673公里。铁路营业长度592公里,其中电气化长度360.76公里。航空旅客吞吐量23.14万人次,增长11.6%;货邮吞吐量1144吨,增长8.4%。
2019年末全市汽车保有量109万辆(含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比上年末增长5.1%,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03万辆,增长4.9%。全市轿车保有量37.4万辆,增长9.1%,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35.7万辆,增长12.0%。
2019全年邮政业务总量13.28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350.32万户,增加3.39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达65.1万户,增加0.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285.2万户,增加2.5万户。互联网用户达110.2万户,增加8.6万户。
2019全年旅游总收入576.47亿元,比上年增长27.0%,其中,国内旅游收入562.37亿元,增长26.8%;旅游外汇收入2.04亿美元,增长32.3%。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5504.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5%。其中,国内旅游人数5478.80万人次,增长19.4%;接待入境游客25.26万人次,增长29.7%。其中,接待外国人7.48万人次,增长18.7%;港澳台同胞17.77万人次,增长35.0%。 [3]
对外经济
2019全年进出口总额304.48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进口124.59亿元,增长10.5%;出口179.88亿元,下降7.2%。进出口顺差55.3亿元。
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50个,新增合同外资金额2.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外商直接投资3.28亿元,增长10%。 [3]
国内贸易
2019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7.90亿元,比上年增长7.7%。按构成分组,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630.2亿元,增长8.6%;限额以下企业商品零售额347.71亿元,增长6.1%。按商品形态分组,餐饮收入94.7亿元,增长10.3%;商品零售额883.21亿元,增长7.4%。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金银珠宝类增长39.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3.8%,化妆品类增长22.8%,粮油类比上年增长18.7%,家具类增长17.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5.9%,服装类增长18.5%,肉禽蛋类增长14.9%,日用品类增长12.4%,中西药品类增长9.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0.3%,汽车类零售额下降1.6%,通讯器材类下降26.9%。 [3]
金融和保险
201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104.4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9%;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166.75亿元,增长16.0%(见表7)。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60.5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0%;人民币贷款余额354.86亿元,增长12.1%。
2019年末境内A股上市公司6家,总市值1419.19亿元,增长54.8%。
全年内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61.31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9.52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41.79亿元(寿险保费收入27.95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3.84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1.05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10.49亿元,寿险业务给付4.76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5.81亿元。

历史文化

客家民俗


综述

福建旅游十大品牌中,龙岩就占2个,即“神秘的客家土楼”和“光辉的古田会议”。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代表的“客家之旅”,冠豸山龙硿洞九鹏溪梅花山为代表的“绿色之旅”,古田会议会址为代表的“红色之旅”是享誉海内外的**旅游精品。另有福建省内**规模的第五代主题公园,志高神州欢乐园
福建土楼之永定土楼群
-
-
永定土楼民俗文化村
-
-
-
-
-
-
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
-
-
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
-
-
-
上杭西普陀山公园
漳平天台山公园
-
永定王寿山国家森林公园
-
-
-
-
国家优秀旅游县
-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6个
-
-

红色之旅

新罗
龙岩人文地图龙岩人文地图
新罗革命纪念地旅游区:邓子恢纪念馆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
上杭
古田会议旅游区(国家4A旅游区):古田会议旧址古田会议纪念馆、毛泽东故居临江楼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汀属八县社会运动人员养成所遗址、龙岩毛泽东旧居、中共闽西一大会址蛟洋文昌阁、蛟洋红军医院、才溪乡调查会址和毛泽东亲笔题字的光荣亭
长汀
万里长征起点:福音医院旧址福建省总工会旧址长汀县博物馆(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反第四次“围剿”会议旧址、长汀县革命委员会旧址、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
连城
新泉革命旧址:新泉革命旧址、新泉革命纪念馆
武平
刘亚楼纪念馆

客家之旅

培田村古民居
培田村是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位于连城县境内、有“民间故宫”之称的培田古民居,是客家人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它以“九厅十八井”为基本特征,组成一个连片成群,规模宏大,布局讲究,设计精美的古民居建筑群落,它厅高堂阔,雕梁画栋,纵主横次,厅厢配套,卫生设施科学而完善,是建筑工艺与科技的完善结合。
连城四堡
连城四堡连城四堡
连城另一古镇四堡,是中国活着的古代雕版印刷的见证者。四堡雕版印刷始于宋末,鼎盛于明清,当时此地印坊栉比,书楼林立,当地书商达数百之多,有定点经销,有流动贩卖,外地书商也络绎不绝前来批售,使四堡刊印书籍“垄断江南、行销全国、远播海外”,成为当时全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在雕版展览馆内,一块块乌黑斑驳的木刻印板上,“藏板所有,翻刻必究”,“本斋藏板,翻刻必究”等字标,清晰可见,足见“版权”这个现代的时髦词汇,在当时早已有它的原始萌芽。由于此地地处偏僻山区,有山高皇帝远之感,当时全国不少禁书如《金瓶梅》等得以在此印刷,使四堡雕版印刷更为兴盛。连城四堡已列为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幸存的古书坊群也成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
土楼民俗文化村
土楼民俗文化村是国家5A级旅游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景区位于福建省龙岩永定区湖坑镇洪坑村内。景区内建筑独特,其中有富丽堂皇的“圆楼王子”振成楼等其 他特征土楼40多座。
上杭李氏大宗祠
上杭李氏大宗祠上杭李氏大宗祠
位于上杭县境内李氏大宗祠建筑结构奇特,布局合理,精美堂皇,气势磅礴,熔宫殿建筑和客家民居于一炉,是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李氏后裔(李火德的第23代裔孙李梦兰)为纪念其入闽始祖李火德历时四年建成,每年的春清明、春节等节日,均有无数海内外李氏宗亲来此谒祖,被誉为“客家**宗祠”,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福建土楼
世界文化遗产客家文化以规模宏伟、凝内御外的永定客家土楼为代表,这里的土楼历史之悠久,种类、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结构之奇巧,功能之齐全堪称世界之最。据统计,这里现存的圆楼、方楼、五角楼、八角楼、纱帽楼、吊脚楼等各式土楼30多种,**的方楼4000多座,最古老是土楼馥馨楼位于永定县湖雷镇下寨村,建于公元七六九年,至今一千二百多年历史。其中圆楼360多座,它似从天而降的飞碟,地上冒出的巨大蘑菇,最为震撼人心,它同古罗马斗兽场和现代体育馆有相似造型的庞大单体建筑,联合国专家则称它为“世界上的神话般的山区民居建筑模式”,作为世界文化奇观,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福建旅游品牌。


官方客服

官方客服

Customer Service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联系方式
客服热线:0595-83937777
客服热线:15392159839
分享网站

分享网站

Sharing Website

 
 
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