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拥有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是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享有福建“绿色宝库”的美誉,是全国四个活立木蓄积量超过1亿立方米的设区市之一。截至2015年6月,已发现金属和非金属矿种79个,已探明储量的矿种49种,已开发利用的43种。三明拥有中国丹霞•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2个***品牌和***、省级旅游品牌各50多个,数量和等级名列福建省前茅。
[2] 2020年,三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02.19亿元,比上年增长4.1%。 [58]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三明市常住人口为2486450人。
综述
2019年,三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01.56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产业增加值303.1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402.92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895.52亿元,增长8.0%。**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7%,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3.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4.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0641元,比上年增长7.6%。
[5] 2020年,三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达2702.19亿元,比上年增长4.1%,增幅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其中,**产业增加值314.57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401.90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增加值985.72亿元,增长4.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6:51.9:36.5,进一步改善。
[54] **产业
2019年,三明市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513.04亿元,比上年增长3.9%。粮食种植面积238.35万亩,比上年减少0.91万亩,其中稻谷面积178.63万亩,减少3.27万亩;烟叶种植面积37.26万亩,增加0.69万亩;油料种植面积7.79万亩,增加0. 4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13.26万亩,增加4.22万亩。
[5] 2019年,粮食产量93.09万吨,比上年减少0.27万吨。其中,稻谷产量77.23万吨,减少1.05万吨。
2019年,肉蛋奶总产量22.08万吨,比上年增长0.7%。肉类总产量17.84万吨,下降1.4%。其中,猪肉产量11.96万吨,下降6.6%;牛肉产量0.24万吨,增长2.8%;羊肉产量0.41万吨,增长9.9%。年末生猪存栏80.29万头,下降14.4%;生猪出栏148.89万头,下降6.3%。奶类产量0.68万吨,下降7.1%。
2019年,水产品产量11.18万吨,比上年增长4.6%。
2019年,新增(恢复)有效灌溉面积0.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2.92万亩。
农业产业化持续推进,新增29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6135家。促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新增土地流转面积0.33万亩,累计流转面积达到80.96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31.95%。
[5] 第二产业
2019年,三明市全部工业增加值1044.37亿元,比上年增长8.7%。
2019年,三明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73.29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国有控股企业56.26亿元,同比下降21.2%;国有企业0.08亿元,同比下降20.0%,集体企业0.52亿元,增长44.4%,股份制企业164.71亿元,增长2.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5.05亿元,增长20.0%。规模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91.79元,同比增长1.0%。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3.53%。
2019年,三明市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62.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811.13亿元,增长15.1%;房屋施工面积3924.62万平方米,增长6.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05.32万平方米,增长41.3%。
[5] 第三产业
2019年,三明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9.3%,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长11.7%。
2019年,三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35.63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住宅投资107.70亿元,增长24.4%;办公楼投资1.03亿元,下降68.6%;商业营业用房投资8.96亿元,下降20.8%。
[5] 2019年,三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9.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限上企业零售额316.61亿元,增长11.6%;限下企业和个体户零售额332.61亿元,增长8.9%。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45.18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家具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7.8%,中西药品类增长25.8%,烟酒类增长18.8%,粮油食品类增长13.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0.5%,汽车类增长10.1%。
[5] 全年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46.67亿元,比2016年增长22%。“正统网”入驻电子商务企业379家,比2016年增加51家。
[20] 2019年,三明市进出口总额184.47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出口176.65亿元,增长7.5%;进口7.82亿元,增长0.2%。进出口顺差168.83亿元,比上年增加12.13亿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51.57亿元,下降7.4%。
[5] 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30家,比上年减少15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32亿元,下降49.7%。
[5] 2019年,三明市接待旅游人数3917.56万人次,增长18.3%;旅游总收入 416.86亿元,增长 26.2%。
[5] 2019年末,三明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99.5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7%;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23.66亿元,增长11.4%。
2019年,三明市内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59.88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5.75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44.12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2.01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7.50亿元,人身险赔款及给付4.50亿元。
城市象征
1991年1月24日,三明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决定,将
三角梅和
迎春花并列为“市花”,将
黄花槐和
红花紫荆并列为“市树”。
[31-32] 地方方言
三明市辖九县一市二区今所通行的方言,在全国十大区汉语方言中占有3种:闽方言、客方言和赣方言。属于闽方言的又有闽中、闽南、闽东、闽北4个区和3个过渡小区;属于客方言的是闽西客方言区的一部分;属于赣方言的是和赣东方言连片相近的闽西北赣方言区的一部分。在闽方言和客、赣方言之间还有一个过渡区。这10种大小方言之间均不能通话。
永安市、三元区、梅列区和沙县4个市(区)、县的大部分地区通行的是闽中方言,使用人口约80万人。
大田县的屏山、吴山、济阳等乡和桃源乡的部分村,永安县的西洋、大湖两乡近半和三元区岩前乡的部分村,尤溪县坂面乡的街面村通行的是闽南方言,使用人口6万多人。
尤溪县的尤溪口镇和洋中乡通行的是闽东方言,使用人口4万多人;沙县的青州镇通行的是闽北话和闽中话的过渡方言,使用人口约1万人。
大田、尤溪两县大部分地区及与其连片的永安、沙县的个别乡,是闽中和闽南、闽东3种方言之间的过渡地带。
建宁县话是闽赣方言区;泰宁话基本上也属闽赣方言,使用人口约22万人。
宁化、清流两县通行的是客家方言,使用人口约40万人。
闽方言和客、赣方言之间的过渡区包括将乐、明溪两县。将乐话语言体系属于“建州八音”系统的闽北方言,后受客、赣方言渗透,逐步形成兼有闽方言和客、赣方言的特点;明溪话也兼有闽方言、赣方言和闽西客方言的特点,把它们归入某个区都是不合适的,彼此间勉强可以通话,所以列为过渡区,使用人口约22万人。
[33] 戏曲文化
梅林戏被誉为全国“天下**团”的泰宁到梅林戏俗称“泰宁大戏”,流行闽赣边陲,相传清乾隆年间,由徽班经江西、浙江传至闽而形成的一种乡土戏。表演方式形成了梅林戏朴实、粗犷的艺术风格,唱念打做都有一定的程式动作,唱腔以皮簧、拨戏、吹腔为主,尚有南词北调,弦索、四平调、青板,小调等;乐器分文乐(弦乐、管乐)、武乐(锣、鼓、板);音乐曲调以弦乐伴奏和吹奏乐为主。行当有“七紧、八宽、九逍遥”之称,角色也分生、旦、净、末、丑,行当全、分工细,生、旦唱词大嗓开小嗓落,每句都有“噫”的拖音,山歌风味浓。花脸唱腔节奏强烈,老生唱腔变化多,声调高昂,丑行唱念结合,全剧粗犷与婉转相兼,别有情趣。服饰精致古野考究,化装时常在眉与唇间饰以红点更觉可爱,加上语言由过去讲当地的“土官话”改为现在的普通话上演。传统剧目有《飞龙带》、《兰腰带》、《乾坤带》、《鸳鸯带》、《双贵》、《单贵图》等。
[34] 肩膀戏,亦称肩头坪。据《沙县志》记载,清朝宣统年间,闽中沙县的民间戏剧十分活跃,各班竞相演出,时有“玉枕轩”的领班连细狗别出心裁,创新一种小孩子站在大人肩膀上表演的肩膀戏。主要剧目有《小放牛》、《补缸》、《花子过关》等。肩膀戏,是福建省独有的民间传统艺术。演技奇特,唱腔动听,兼容各调,场地不拘。素有“肩膀上的民间艺术奇葩”之美誉。
[34] 宜黄戏俗称大戏、土戏。由昆曲、西秦腔发展演变而成的。明朝末年由江西抚州传入建宁,盛于清朝。当时,建宁拥有同师同祖同腔调的戏社五个,遍及建宁各集镇。宜黄戏主要以用二换一曲唱到底的《碧玉簪》、《珍珠塔》誉名,次以传统正本戏《龙凤配》、《二度梅》、《下南唐》等二十余个剧目广流于众。宜黄戏腔调多唱上线(二换或二簧)折子戏(俗称杂戏)多于正本。
[34] 南词是将乐主要地方戏曲之一。据考,它源于江苏省苏州,原系一种坐唱曲艺。清代中期从浙江传入将乐,后广泛流传。县内城乡组建班社坐唱戏文,演唱者5~10人不等。在长期演唱实践中,此曲艺经民间艺人不断加工发展,吸收民歌小调之精华,逐步形成带有地方韵味的将乐南词。
[34] 民俗文化
三明,作为福建省的一部分,因为山的阻隔、语言的特殊、历史的落后和贫困,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少,所以,相对地它保留了更多的晋、汉、唐、宋历史上几次客家大迁移的古代民俗文化。
[34] 岁节:舞龙,历来是岁时节日最为突出的一种民俗游艺活动,三明各地均有此俗,每逢佳节,人们在村头、草坪、长街、广场相聚舞龙,增添节日的喜庆,乞求来年的安康。这一带的龙,大多是竹、木、布、纸等扎成的,一般少则九节,多则三十余节,均为单数。
婚娶:始于周代的婚礼,至今在三明的一些地方依然可见。原始社会末期的“抢亲”,在我们这里仍有许多保留,例如迎娶新娘多半在半夜或天明之前;迎亲队伍到达女家时,女方把家中所有灯火全部吹灭,要等男方进门用带来的灯火将女方家的灯会部点亮,新娘才能出门等等,都是抢亲习俗的遗留。
[34] 食住:这方面的习俗是最有时代的代表性,在宁化、清流、明溪一带有着从晋代就已经有了记载“吃老鼠干”的习俗;宁化的“鱼生”资格就更老了,可以推至原始社会末期;还有“韭菜包”,它应当是北方饮食文化对南方饮食文化影响的**见证。
放河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前后几天是客家人祭祀故去的亲人,超度亡灵的日子。旧时家家户户要制作米果、擂茶、制备三牲、香烛、纸钱,恭迎列祖列宗“回家”探视。村中还要打醮、做焰口、放河灯……其中最有趣的是放河灯。河灯是用上过蜡的红纸剪成荷花、鱼、船等形状,里面按上一根纸捻,入夜由僧人带至船上。僧人在船上设坛,诵经念佛,敲敲打打。无非是追荐亡灵,祈求消灾降福。烧过祭文后,在河灯里注入灯油,点亮放入江中。
[34] 青水畲族乡由王审知于公元885年在青水盖竹洋定居伊始,繁衍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现有族谱1套12本,还存有4500年前(公元前约21世纪)高辛帝御赐的金铜轴畲族图腾一幅,长12米;颖川堂“钟氏锦彩”一面六图,即:披荆斩刺、铁画银钩、高山流水、祖得内贤、凤六定居、大展宏图。明清时属四十一都,是福建省17个少数民族之一,三明市**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于1987年10月7日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改设畲族乡。
[34] 饮食文化
三明境域地处山区,民风淳朴,宴席比较简单,一般酒宴为“八大碗两盆汤”为标准。70年代后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宴席的水准也在不断的上升,人们开始注重色、香、味美,山珍海味也较为常见。烹调工艺也丰富多彩,并融入闽菜、川菜、粤菜等特点。80年代始,三明群众宴席有较大变化,有“鸡鸭鱼肉赶下桌,乌龟王八爬上席”的新俗语。而且,西式饮食也逐步传入,如大型宴会中的自助餐,家庭式的西餐小宴等。90年代,人们又追求“返朴归真”,喜欢无污染的自然食品。还出现了不少以保健为目的的“药膳”餐饭,深受人们的欢迎。同时,菜肴的命名也越来越艺术化,有“孔雀开屏”、“南海风光”、“松鹤遐龄”、“龙凤呈祥”等。
[35] 山乡村镇的菜肴及宴席除了保持原有的特色之外,大多亦向城市的烹调工艺靠拢。
[35] 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富裕了,鸡、鸭、鱼、肉等荤菜成了人们日常的菜肴,还有三明特产,如宁化的辣椒干、老鼠干,明溪的肉脯干,沙县的板鸭,永安的笋干,泰宁、建宁的豆荚干等,也成为地域性较为流行的上乘食品和馈赠亲友的珍贵礼品。
[36] 三明物产丰富,竹、木、菇、闽笋、建莲、金桔、猕猴桃、花柰、天然宝石以及“汀州八干”的
明溪肉脯干、宁化辣椒干、田鼠干在国内外久负盛名。
明溪县:明溪肉脯干有“三老”、“秋荣”、“荣兴”、“老罗记”、“华鹰”、“正茂”等品牌,各种口味、包装都有。正茂香肠。
[31] 清流县:清流“蔬珍”笋干、笋丝、酸菜干、苦菜干、黄花菜、黑笋干、巴西菇、花菇告示;嵩溪豆腐皮、
清津牌纯天然葛粉丝、
九龙湖鱼干,“九利”茶籽油。
宁化县:客家传统美酒“客源酒娘”、天然纯净“老鼠干”、宁化山茶油、笋干、花菇、茶树菇、红菇、豆腐皮。
梅列区:草菇、老抽、香酥、白米醋、老抽王、黄豆油等
三星公司的“龟龙”牌系列食品。健盛公司的天然水煮笋、猪肚菇、
小白菇、珍稀菇、茶树菇。
沙县:
郑湖板鸭和浩田板鸭以及
夏茂特产“辣倒神”牌辣酱;沙县富口“老情人”豆干、麻辣豆干、猪肉干、素牛肉、卤花生。
[31] 三元区:农旺出品的笋脯分“五香”、“麻辣”两种口味;原野食品笋片、脆笋、鲜菇;水煮笋、清水笋。
永安市:永安玉笋、清水盐笋、清水苦笋、香辣苦笋、
安贞粉干、含笑馅饼、永安金线莲。
泰宁县:大金湖盛产各类天然淡水鱼,如金湖白鱼、鱼条、鱼片、翘嘴鱼、枪鱼、
桂鱼、鲤鱼、
黄安等十几个品牌。
建宁县:省**商标“文鑫”:西门莲子、皇家贡品建莲莲子(礼品)、红枣桂圆莲子糊、建宁白莲、建宁莲子、
孟宗笋干品牌产品:金丝笋、闽丝笋、水煮笋、凤尾笋、水煮笋干(礼品)。
大田县:阿佳野菜、鱼腥草茶、绞股蓝茶、苦菜茶、金针菜、绞股蓝珠茶、脱水苦菜、玫瑰茄、苦菜干;上京仙人掌面干、高山茶、九层粿、武陵烤兔等。
综述
金湖
金湖 金湖风景名胜区因地处金溪上游,富含沙金而得名。金湖整体形状呈圆弧形,仿佛一轮新月,由东北向西南,再折向东南。湖区有大小溪涧数十条,汇集周边6县市4766平方公里流域的水流,景区总面积13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6平方公里,全长62公里,有“百里金湖”之称。
金湖1987年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4年1月升格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被评为国家 AAAA 级旅游区和国家地质公园。 金湖景观资源十分丰富,可概括为72峰、36岩、18洞、5泉、2瀑之美景,共分八大景区189个景点,49处胜景,具有山清、水秀、石美、洞奇、峰怪的“五绝”特点;景区生态良好,原始次生林覆盖率达 95% 以上,水质优良,丹崖、翠峰、碧水相映成趣;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动植物繁多; 气候宜人,冬暖夏凉,春暖秋爽,四季适游,是度假避暑、休养旅游、科考科普、水上运动的理想胜地。
[37] 玉华洞
玉华洞***风景名胜区,因洞内岩石光洁如玉,华光四射而得名,是福建省**的石灰岩溶洞。
全洞总长约6公里,有两条通道,由
藏禾洞、雷公洞、
果子洞、
黄泥洞、
溪源洞、白云洞等6个支洞和石泉、井泉、灵泉等3条宽1〜3米,深不及膝的小阴河组成。洞内小径盘曲,有180多个石灰岩溶蚀而成的景点,其中尤以“仙人田”、“炼丹炉”、“荔枝柱”、“苍龙出海”、“童子拜观音”等形象最为逼真。进口为“一扇风”,风声不止,出口是“五更天”,可以使人体验到由昏暗转为光亮的景色。玉华洞于汉初被人发现后,游踪不断。宋代杨时、李纲等曾游此洞。
[38] 闽江源
闽江源千里闽江正源发源于保护区内严峰山西南麓,
闽江源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3022公顷。区内金铙山海拔1858米,是三明**个高峰,地层古老,又是建宁椴、
建宁金腰的模式标本采集地。该区是武夷山脉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的良好栖息地,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6种,***保护动物17种。
[39] 仙人谷
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是一座城区型国家森林公园。园内原始次生林,拥有仙谷潺岩景区、萍溪飞瀑景区、观光果园区、民俗休闲区四大景区,园内维管束植物130科、522种,不乏国家一级、二级保护珍贵树木。公园森林覆盖率95%,是白鹇、猕猴、穿山甲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繁衍生息的天堂。
[40] 邓光布(?—878年),字明远,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县)人,才智谋略出众。唐乾符元年(874年)任沙县崇安镇(驻地杨篢坂仙洲)将。民间尊奉邓光布与曹朋为沙县“迁县功臣”。宋宣和五年(1123年),追封邓光布为灵卫侯,建祠水南,历代均有修葺。
[41] 陈瓘(1057—1124年),字莹中,号了斋,沙县城西劝忠坊人。宋元丰二年(1079年)探花,授官湖州掌书记,历任礼部贡院检点官、越州、温州通判、左司谏等职。以“直谏”闻名。
[41] 裴春(1878—1943年),字雨樵,清流城关人。清宣统二年(1910年),裴雨樵只身回国,开业照相、绘画。然而好景不长,国民党军杨化昭、王家泉部队过境,将其家产洗劫一空。他痛不欲生,于是改行经商;又因往长汀进货途中遭到土匪抢劫,货物损失殆尽,商店被迫停业。晚年,他登临武夷山,精心绘成一幅《武夷山全图》。
[42] 黄新民(1913—1983年),清流县北团里灵地乡人。黄新民19岁考入清华大学,民国33年,考取英国剑桥大学,在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陶得勋爵和曼博士两位导师的指导下,第三年获博士学位,第四年担任博士研究员,在有机化学、药物化学方面取得科研成果。
[42] 张际亮(1799—1843年),字亨甫,号松寥山人,建宁北乡蓝田人。为鸦片战争时期国内“享有盛名”的爱国诗人和力主改革的思想家。
[42] 伊秉绶(1754—1816年),字组似,号墨卿,晚年又号默庵,宁化县城关人,出生于书香官宦家庭。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伊秉绶中进士,授刑部额外主事,补浙江司员外郎。清乾隆五十七年升任刑部主事。清嘉庆三年(1798年)升刑部员外郎,奉命任湖南乡试副主考官。清嘉庆四年升刑部郎中。未几,出任广东惠州知府,在惠州期间,问民疾苦,兴利除弊,百废皆兴,讼牒所至,必亲审理,对受株连者当即遣释。伊秉绶知惠州、扬州两府,均有德惠政声,为清一代名吏。
[42] 李世熊(1602—1686年),字元仲,号寒支、媿庵,宁化县泉上里龙乡(今泉上镇泉上村)人。他屡次拒绝清廷征召,却把学识、气节倾注于《奉行录》、《经正录》、《史感》、《物感》、《寒支初集》、《寒支二集》及《狗马史记》等著述之中。他83岁时编纂成的康熙甲子《宁化县志》七卷,问世后享有盛誉,被称为天下名志。
[42] 罗显(生卒年不详),字乐天,清流人,生活于明嘉靖至明万历年间,官至太医院判。
[42] 邱衍海(1968—1983年),乳名富福,宁化县泉上镇泉下村人。1983年6月25日下午5时,邱衍海放学回家,放下书包就抱起侄儿,往砍柴的路上去接应母亲。路过山门口蓄水池时,突然发现一位女青年跳池(泉下村人,因抗婚自杀),衍海来不及喊叫,放下侄儿,奋不顾身地跃入池中抢救。终因体力不支而牺牲,年仅15岁。共青团三明市委、宁化县教育局、共青团宁化县委授予他“三好学生”和“模范共青团员”的光荣称号,号召广大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向邱衍海学习。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李传健(1960—1984年),三明市岩前增坊村人,初中毕业。1979年12月应征入伍,曾任清流县武警大队消防中队副班长,198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6月25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同年7月23日被武警部队追记一等功。
[41] 张江(1953—197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个革命干部家庭,共青团员,1969年12月13日入伍,为福州军区司令部将乐通信营六连驻清流战士。
[41] 柳惠安(1938—1983年),生于晋江县梅港乡梅村。1962年7月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农学系。为支援山区,分配到明溪县胡坊公社农技站工作。1965年任胡坊农技站站长。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7月调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任副所长。1980年为县**届政协委员。1981年12月评为农艺师并当选为县科协**届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