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福建省地级市,地处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北段东南侧,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俗称“闽北”,东北与浙江省江山、龙泉、庆元等县(市)相邻,西北与江西省的资溪、铅山、广丰等县接壤,东南与本省宁德市的古田、屏南县交界,西南与本省三明市的泰宁、将乐、沙县、尤溪等县毗邻 [1] ,介于北纬26°15’—28°19’,东经117°00’—119°17’之间,幅员面积2.63万平方千米 [42] ,占福建省的五分之一;革命战争年代,福建省委曾经几度驻在闽北,被誉为“红旗不倒”的红土地。 [3-4] 南平辖2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 [5]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南平市常住人口为2680645人。 [41] 境内山峰耸峙,低山广布,河谷与山间小盆地错落其间,具有中国南方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特征,形成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地貌。 [4] 南平是福建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东汉时期,南平、建瓯、浦城等便建县;“福建”之名即来自福州、建州(今建瓯市)各取首字而来。 [4] 南平是闽越文化、朱子文化、武夷茶道文化、齐天大圣文化、太极文化的发源地,被誉为“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曾涌现出2000多位进士和17位宰相;拥有一级至三级旅游资源实体180多处,武夷山是全国仅有的4个“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之一。 [2] 综述 2020年南平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完成2007.40亿元,同比增长0.3%,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增幅比前三季度(-2.4%)、上半年(-3.4%)、一季度(-10.2%)分别回升2.7、3.7、10.5个百分点。其中,**产业增加值329.76亿元,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759.42亿元,同比下降3.5%;第三产业增加值918.22亿元,同比增长2.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4:37.8:45.8。 [39] 2019年,南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91.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其中,**产业实现增加值315.43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31.32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44.82亿元,增长7.1%。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产业为15.9%,第二产业为41.7%,第三产业为42.4%。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4036元,增长5.8%。 [5] **产业2019年,南平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8.90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农业产值208.44亿元,增长3.3%;林业产值112.25亿元,增长4.3%;牧业产值197.35亿元,增长3.1%;渔业产值21.62亿元,增长2.1%。 2019年,南平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76.25万亩,比上年减少12.10万亩。其中,稻谷播种面积223.42万亩,减少13.22万亩。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4.43万亩,增加8.56万亩。其中,蔬菜播种面积111.17万亩,增加2.99万亩;烟草播种面积17.64万亩,增加0.57万亩;油料播种面积8.65万亩,增加0.60万亩。 2019年,南平市粮食总产量115.78万吨,比上年下降3.5%。其中,秋粮产量106.89万吨,下降3.2%;稻谷产量100.17万吨,下降4.3%。茶叶产量7.55万吨,增长4.3%;水果产量47.09万吨,增长2.6%;蔬菜产量143.54万吨,增长3.7%;烟叶产量2.56万吨,增长1.2%。 2019年,南平市肉蛋奶总产量106.58万吨,比上年增长2.8%。肉类总产量84.67万吨,下降0.4%。其中,猪肉产量12.04万吨,增长3.5%;主要禽肉产量71.74万吨,下降1.1%;牛肉产量0.18万吨,增长2.1%;羊肉产量0.22万吨,增长8.8%。年末生猪出栏149.80万头,增长3.6%;主要家禽出栏5.15亿只,下降0.8%;兔出栏72.33万头,增长82.3%。主要禽蛋产量9.94万吨,增长33.9%;奶类产量11.96万吨,增长6.5%。 第二产业南平是福建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 2019年,南平市全部工业增加值611.55亿元,比上年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49.5%,集体企业下降6.5%,股份制企业增长7.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3.8%,私营企业增长7.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1.7%,重工业增长0.4%。分工业门类看,采矿业下降16.8%,制造业增长10.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5%。工业产品销售率97.1%,比上年回落0.17个百分点。 2019年,南平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6个行业大类中13个增加值增速在两位数。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增长129.6%,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比上年增长99.1%,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8.9%,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增长37.3%,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34.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1.5%。绿色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88家,实现增加值增长7.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6.2%。其中,367家现代绿色农业产业增加值增长6.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4.3%;321家先进制造产业增加值增长7.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3.1%;50家数字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10.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2%;87家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长13.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0%;63家生物产业增加值下降1.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6%。 2019年,南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8.39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实现利润46.45亿元,下降4.6%;集体企业35.5亿元,增长31.9%;股份制企业919.28亿元,增长8.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76.13亿元,下降0.07%;私营企业919.28亿元,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78.67亿元,比上年增长6.4%;上交税金总额49.44亿元,下降7.2%;亏损企业亏损面为4.3%,亏损企业亏损总额2.11亿元,下降36.3%。 第三产业2019年,南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8.9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2019年,南平市批发业实现零售额32.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4%;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38.69亿元,增长10.6%;住宿业实现零售额6.29亿元,增长2.5%;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1.72亿元,增长10.8%。 2019年,南平市限额以上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90.03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28.29亿元,增长7.5%;汽车类零售额42.71亿元,增长8.0%;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41.12亿元,增长0.9%。 201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032.53亿元,比上年增长9.4%;各项贷款余额1533.83亿元,增长10.8%。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022.73亿元,增长9.5%;各项贷款余额1533.00亿元,增长11.0%。全年全市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53.32亿元,其中财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17.45亿元、寿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35.87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7.71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8.19亿元、人身险赔付9.53亿元。 [5] 2019年,南平市外贸进出口121.87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出口总额为113.98亿元,增长6.6%;进口总额为7.89亿元,增长45.2%。2019年,南平市外商实际到资54955万元,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6家,合同利用外资300567万元,同比增长160.48%。 [5] 2019年末,南平电话用户总数323.37万户,比上年增长3.3%。其中,固定电话用户41.6万户,增长1.8%;移动电话用户281.77万户,增长3.6%。邮电业务总量171.61亿元,比上年增长58.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3.27亿元,增长21.4%;电信业务总量158.35亿元,增长62.7%。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131万件,订阅报刊5721.7万份,国内包裹快递业务643.32万件。 [5] 2019年,南平旅客运输量2704.35万人,比上年增长3.2%。旅客周转量(不含铁路、民航)12.96亿人公里,增长3.5%。2019年,南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70.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年货运量4261.17万吨,增长13.8%;货物周转量(不含铁路、民航)144.26亿吨公里,增长8.9%。2019年末,全市汽车保有量29.14万辆,其中载客汽车保有量23.83万辆,载货汽车保有量5.12万辆。全市轿车保有量15.43万辆。 [5] 2019年,南平共接待旅游总人数5829.9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8%。其中,接待入境旅游人数49.36万人次,增长6.2%;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780.54万人次,增长16.9%。 综述航空武夷山机场,距延平区180公里。可供波音737和MD82等中型飞机全载使用,已开通至厦门、上海、北京、广州、西安、济南、青岛、重庆和香港航线,并设立国家一类航空口岸。 铁路合福高铁为福建省首条能通行350km/h高速动车组的高速铁路,2015年6月28日建成通车。 公路水路南平市闽江及其支流水运航道畅通。水南货运码头是福建省吨位**的内河港码头,500吨级轮船可沿闽江而下直抵福州马尾港。 综述 南平市有一至三级中高档旅游资源实体181处。武夷山是全国仅有的4个“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之一,集***风景名胜区、武夷山、和平古镇、九峰山、溪源峡谷、石佛山、圣公殿、宝山寺、黄氏峭公祠·建窑遗址、天心永乐禅寺、武夷宫、朱熹纪念馆、游定夫祠、开平寺、明翠阁、茫荡山·、城村汉城遗址、闽越王城遗址、白云禅寺、武夷山自然博物馆、光孝寺、宝山清莲寺、余庆桥古迹、虎山庙大屠杀旧址、武夷山紫阳楼、武夷山古汉城遗址、武夷山红色之旅-赤石暴动遗迹。截至2014年底,全市国家A级旅游景区增至16家,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8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6家,国家2A级旅游景区1家。 [26]
|